十月数据出来,主流媒体呼吁唱响中国经济的光明论,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估2024年的中国经济?
专家各自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,罗列出12345,对大众来说,不需要那么费劲;经济形势是不是光明论,看房地产就行了。新公布的数据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.8%,出口增长11.2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3%,但两个核心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,生产者价格指数还是表现平平,前者上涨了0.2%,远不达《报告》3%的计划目标,后者同比下降2.1%。其实这些数据都还是摩擦性的,今年经济好不好,对老百姓来说,不需要那么精准的全面分析,直观地看房地产就清楚了。
房地产对中国经济来说,太重要了。
房地产以及长长的产业链,影响了GDP增长20个百分点,它光明了,整体经济也将是一片光明;过去有一个说法,说美国是建立在轮子上的国家,那么,我们也可以说,中国是建立在房子上的国家。
今年从整体上的看,房地产的确有一种强烈的触底冲动,量价齐跌。
政策开始对跌幅超过30%的一、二线城市做收购托底,避免自由落体式的下跌,是对应着新楼盘。
而二手房市场价格变化或许更真实一些,很多房源就算降50%,也未必出得了手,妥妥的有价无市;买房客多半是来市场捡漏,上来就是砍一半价;而飞快膨胀的二手房存量市场,又会影响到新楼盘的销售;更令人不安的,是法拍房激增,2024年将达到400万套,如果按一套平均100平方米计算,为4亿平方米,这个量级太大了,相当于2023年全部销量的三分之一强,那么,法拍房在一定程度上,将定义着中国房地产真实的市场价格。
毫无疑问,由于土地财政的底层逻辑,2025年大概率还将打响中国楼市的保卫战。而2024年最好的期待是触底,不指望反转。政策支撑住价格意义并不是很大,还是要有销量,如今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,销量只有7亿多平方米,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17.7%,这显然是一个不尽人意的数据,这才是老百姓摸得着的感受,一个字:冷。
中国经济由于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高度依赖,整体经济的强弱已经是被房地产绑定了,这意味着,现在这些措施都不太可能扭转趋势。
或者崩塌,或者政策扭转乾坤。
政策对房地产的困局要有一个最终解,没有时间了,因为,继续这样勉强支撑下去,定义的不仅仅是2024年的经济,而是北大国发院姚洋所说的超级房地产周期。
2025年会有什么政策出台?
如果继续量价齐跌,中国整体经济无论如何也不会太好,大概率还是要把功夫下在需求端,把现有的存量消化掉,大家继续等待降首付、降息、降交易税的利好吧。
至于最终解,只有一条路,彻底弱化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,向体制性成本开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