鄠邑区祖庵街道境内有大小河渠8条,共22.8公里。其中,甘峪河为其境内主要河流 ,全长7公里,河宽约 40 米左右。近年来,在河湖长制的治理下,该区域创新形成“1+10+N”工作机制,以“治用保”激活河流神经末梢,多措并举探索“联引督”管护机制,对区域河湖形成“一河一档”“一河一策”“一河一长”“一河一员”原则,将生态理念与城乡建设、旅游休闲等有机结合,使河道成为一条安全线、生态线和风景线。
创新形成“1+10+N”工作机制
据介绍,“1+10+N”工作机制,是将河流的整治细分到每个流域、每个村及每户沿河村民,由流经的村设立“河长”1人,每人联系沿岸居住的 10户群众,再由联系的群众向亲朋好友辐射。目前,祖庵街道领导班子成员4名,各片区办公室主任8名,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村“两委干部”16名,沿河群众165人担任各级河长和群防群治监督员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,为实现开发有序、保护到位、生态优美、群众满意的社会生活环境作出积极贡献。同时,结合实际制订了街道“河长制”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,聘用市民河长为保洁队长带领河道保洁员维护河道及周边环境卫生。
“治用保”激活河流神经末梢
记者了解到,该区域以“治用保”激活河流神经末梢,基本实现了“水清、河畅、景美、岸绿”。治,即对污染源进行取缔,排查及封堵入河排污口3个,进一步打击涉及河道的乱倒垃圾、违规取土等违法行为;用,即着眼提高效益抓利用,根据河道的功能定位,将生态理念与城乡建设、旅游休闲、环境治理、防洪安全等有机融合,努力使河道成为一条安全线、生态线和风景线,立足永续发展抓保护;保,即加强保护提升环境和水质,清除淤泥,沿河道植树。
多措并举 探索“联引督”管护机制
同时,鄠邑区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积极探索“联引督”管护机制,因地制宜,以“一河一档”“一河一策”“一河一长”“一河一员”的原则,实行协调联动机制,定期召开河长会和专题会,积极推进联合管理工作机制建设;启动“争做市民河长,我为河长当助手”活动,广泛宣传,全民动员,共设立警示牌5个,布置宣传横幅 45 条,微信等媒体推广信息200余条,大喇叭宣传12 轮,形成了人人参与“河长制”工作的氛围;同时,定期进行河道巡查、暗访,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整改,每季度对街办级及村级“河长”进行考核,对相关办公室河长制参与情况进行打分,实行“奖好惩差、奖快惩慢、奖勤惩懒”措施,切实增强了街道全体机关干部对“河长制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。 本报记者 艾莉 王保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