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来源:潮峰投研
业绩是基金经理的“生命线”,更是投资者信任的基石。然而,近期潮峰投研观察到,华泰柏瑞基金经理沈雪峰管理的8只基金,却陷入集体亏损泥沼,多基金亏损超30%。
有基民质疑道,这个经理咋好意思在位四年亏三十多点,还没换人。
更令人玩味的是,沈雪峰身为公司总经理贾波的助理,在业绩持续低迷时,公司未及时调整人事,任由沈雪峰管理的基金亏损,让市场质疑总经理贾波“护短”,让基民利益沦为内部管理博弈的“牺牲品”。
这场由亏损引发的信任危机,似乎正撕开华泰柏瑞基金治理与风控的漏洞。
8只基金集体亏损,多基金亏超30%
沈雪峰拥有超13年资管经验,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出身,职业履历覆盖信托、券商、基金等多领域,2012年加入华泰柏瑞后,长期深耕权益投资。
然而,其管理的8只基金(涵盖偏股混合、灵活配置型),规模合计25.67亿元,业绩却集体“翻车”:
例如,华泰柏瑞品质成长混合A(011357),2021年3月起管理,任职超4年,规模12.24亿元,任职回报-39.53%。 “四年亏四成”的业绩,让基民抱怨“比散户炒股还惨”。
此外,华泰柏瑞品质优选混合A(009990):2020年8月管理至今,规模6.25亿元,任职回报-31.18%;C类份额(009991)规模1.55亿元,回报-32.83%。
华泰柏瑞优势领航混合A/C(010122/010123),2020年9月管理,A类规模2.17亿元,回报-22.81%;C类规模0.24亿元,回报-26.71%。。
华泰柏瑞激励动力混合A/C(001815/002082),2020年6月管理至今,A类规模1.22亿元,回报14.86%;C类规模1.29亿元,回报-15.71%。
沈雪峰管理的基金持续亏损,引发基民维权潮,基金吧内,“我们可是白花花的血汗钱,你好意思这样连亏五年吗,换人啊”“强烈要求业绩与经理收入挂钩,三个月不达标就换人”“的抱怨此起彼伏,亏损背后,是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流失,更是对基金公司信任的萎缩。
沈雪峰拥有超13年经验,却未能让产品摆脱亏损,原因值得深究:
当前A股市场风格轮动加快,从价值到成长、从消费到科技,对基金经理策略调整能力要求极高。沈雪峰管理的产品,长期集中布局权益市场,缺乏有效对冲工具,在市场下行周期中“裸泳”。
以华泰柏瑞品质成长混合A为例,似乎重仓板块与市场风格错配,导致“越努力越亏损”。基民吐槽“涨时跟不上,跌时跑不掉”,反映策略僵化的致命伤。
一直以来投研能力是基金经理的核心竞争力。沈雪峰管理的产品,选股失误频发,如华泰柏瑞品质优选混合A,“追高买入热门股,却踩中回调陷阱”,基民质疑“投研团队是否深入调研”。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当下,投研脱节会让产品业绩持续低迷,而公司未及时补位,暴露投研体系短板。
总经理“助理”身份背后:总经理贾波“护短”疑云与公司治理漏洞
信任崩塌后,谁来买单?
华泰柏瑞作为头部基金公司,若纵容“亏损经理”持续在岗,会让行业信任进一步崩塌。监管层需强化对基金公司治理与业绩的监督,倒逼机构重视投资者权益,否则“基金赚钱、基民亏钱”的怪象将愈演愈烈。
沈雪峰身兼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助理,而总经理贾波,有着工商银行、华泰证券等机构任职背景,2016年加入公司后主导管理。
在沈雪峰管理产品持续亏损时,公司未启动人事调整,引发质疑贾波“护短”,让投资者利益让位于内部关系。
基金经理业绩是公司投研能力的直接体现,沈雪峰管理产品长期亏损,或反映其策略失效、风控不足,而公司高层未及时干预,本质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漠视。
贾波作为总经理,对投研团队有管理与考核责任,却任由亏损产品“带病运作”,是否因沈雪峰“助理”身份网开一面?
这种“内部人情”,让基民成为业绩滑坡的“接盘侠”?
公募基金的核心是“代客理财”,依赖严格的风控与考核体系保障投资者权益。华泰柏瑞在沈雪峰产品亏损超40%、基民怨声载道时,仍未调整人事,暴露风控机制滞后、考核体系失效。是投研能力不行,还是内部管理混乱?
若公司容忍长期亏损的基金经理继续管理产品,如何保障投资者未来收益?
有业内人士指出:“基金公司考核应兼顾业绩与投资者体验,华泰柏瑞这种‘护短’行为,会让市场质疑其治理独立性,长期损害公司口碑。”贾波作为公司董事长、代理总经理,需对治理漏洞负责,否则将引发更多投资者用脚投票。